洗兵马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译文

  中兴的将领们收复了山东,捷报昼夜向朝廷传送。

  黄河虽广听说一苇便可渡过,胡命危亡就像在破竹之中。

  残留一座邺城不几天就可攻下,专任朔方军建立了无限勋功。

  京城里尽是骑着汗血马的士兵,回纥兵喂肉在蒲萄宫。

  已经欢庆皇威扫清海岱,常常想起御驾经过崆峒。

  三年来横笛吹奏《关山月》,在各路大军面前草木都会生风。

  成王功劳大了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谋远虑古来很少。

  司徒洞察秋毫恰似悬起明镜,尚书气质可与秋天比高。

  这二三位豪俊都为时而出,把整顿乾坤救济时世的大事办了。

  往东走不再为了想鲈鱼,往南飞看到有安居巢中的禽鸟。

  春天又随皇帝来到长安,紫禁城正好烟花飞绕。

  太子乘车通宵待发御驾也齐备,鸡鸣问寝到龙楼时正天晓。

  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拟,天下变化成那么多侯王。

  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时运来到不该自夸身强。

  关中留下了萧丞相,幕下又起用了张子房。

  张公一生本来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须眉苍苍。

  应召出生恰逢风云际会,扶持危局方知他策划精良。

  “青袍白马”的侯景之流还留下什么?国家像后汉东周般欢庆再盛昌。

  天地间处处都入贡,奇异的祥瑞争相进送。

  不知从哪个国家弄来白环,又说在那些山里得到银瓮。

  隐士们不再歌唱《紫芝曲》,诗人们懂得撰写《河清颂》。

  农民急切盼望不要干旱,布谷处处鸣叫催促春种。

  淇上的健儿赶快归来莫懒散,城南的思妇忧愁多入梦。

  哪里能得到壮士引来天河水,洗干净甲兵永远不再使用。

  《洗兵马》注释

  诸将:指广平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

  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指黄河。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

  胡:指叛将史思明等。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zhǐ)残:只剩。邺(yè)城:相州,今河南安阳。

  独任:只任用。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餧(wèi):同“喂”。蒲萄宫:即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

  仙仗:皇帝的仪仗。崆(kōng)峒(tóng):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

  万国:即万方。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

  郭相:郭子仪。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气:气度。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等。为时出:应运而生。

  济时:救济时危。了:完毕。

  “东走”句:翻用西晋张翰的话,意谓现在不必像张翰那样避乱,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说新语》:“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南飞”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一般人民也有家可归。

  冠冕(miǎn):指上朝的群臣。入:指进入皇宫。

  正耐:正相称。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太子的车。凤辇(niǎn):天子之车。

  问寝:问候起居。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唐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唐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

  化为侯王:形容唐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

  时:时运。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指张镐。江海客:指张镐“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

  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

  银瓮(wèng):银质盛酒器。《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解:懂得。河清颂: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鲍照所作《河清颂》。

  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淇(qí)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天河:即银河。

  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洗兵马》简析

  《洗兵马》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全诗共有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第一段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庆贺平叛的胜利;第二段赞扬“中兴诸将”等平叛功臣,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第三段希望起用良臣,切保天下太平,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第四段写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切望人民安居乐业,洗尽甲兵,再无战争。诗中多欣喜愿望之辞,同时对朝廷的弊政也以寓讽刺与颂祷的手法提出了指斥和警告,因此有着鼓舞和警惕的双重作用。此诗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对偶工整自然,典故精当准确,声调回转宏亮,词句曲折壮丽。王安石在选杜诗时,将《洗兵马》标榜为杜集中压卷之作。

  《洗兵马》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洗兵马》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月,当时杜甫在洛阳。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奔波,往来于鄜州、长安、凤翔间。至德二载(757)九月,唐朝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春至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希冀早日结束战乱,洗净兵甲永不复用。